QQ:站内信联系

您的位置:主页 > 恒盛娱乐资讯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

肖劲光看到一则新闻消息怒问海军司令:不建航母谁决定的

发布时间:2025-08-14 02:57人气:188

  肖劲光是开国大将,从1950年海军成立起就当司令员,一直干到1980年退休。那时候海军啥都没有,从几艘破船起步,他硬是拉起一支队伍。呢,比肖劲光小十多岁,1970年从国防科委调回海军,专门管造船工业领导小组,重点盯航母和潜艇的事。两人合作多年,都觉得中国海军要想走出近海,得有航母这种大杀器。1987年那件事,就是他们这种心思的集中爆发。

  先聊聊背景吧。中国海军起步晚,1949年后才正式组建。肖劲光上任时,国家穷,技术差,只能先搞小艇和近海防御。1950年代,他就开始琢磨大型舰船,1960年代设立小组研究航母技术。那会儿国际形势紧张,海军主要防沿海入侵,但肖劲光眼光长远,总觉得未来得往远洋走。1970年接手后,也往这方向使劲,组织团队收集资料,搞初步论证。尽管条件不行,他们还是坚持下来。1980年肖劲光退休,把担子交给,还专门聊了航母的事。那年去美国参观“小鹰”号航母,看完后更坚定了想法。1982年他当上海军司令,就组建班子规划航母,目标是30年内搞出来。这些年海军内部对航母的共识越来越强,但外部总有不同声音。

  1987年3月,总参谋部一位领导会见外宾,谈到海军战略时说,中国是近海防御,将来不需要航母。这话第二天见报,全国媒体都登了。肖劲光退休在家,年纪大了还关注海军新闻,看到这条消息就坐不住了。他觉得这不光是战略问题,还牵扯海军长远发展。肖劲光让秘书联系,问他有没有时间来家一趟。第二天就去了。肖劲光直接问,这不建航母的决定是不是海军出的。马上澄清,说海军没这意思,这话不是海军的正式立场。两人聊了聊海军的规划,肖劲光才放心点。这件事虽小,但反映出当时海军内部对航母的热切和外部压力的碰撞。

  其实,这不是第一次有阻力。早年国家经济弱,优先搞陆军和空军,海军预算少。肖劲光在位时,就为资金和技术奔波。1970年代,管项目,也遇到技术瓶颈,只能从小步走起。1980年代改革开放,海军有机会学国外经验,访美就是例子。但总参那领导的话,代表一部分观点,认为中国国力不够,建航母太费钱,还可能刺激周边。海军内部不一样,从肖劲光到,都觉得航母是必需品,能提升远洋作战能力,保护海权。事件后,继续推项目,没让这事影响进度。

  肖劲光从组建海军开始,就定下自卫防御的基调,但没忽略远洋潜力。他推动基地建设、舰艇国产化,1950年代收复沿海岛屿,1960年代搞潜艇。接棒后,重点在装备上发力,1982年成立装备论证中心,专为决策服务。这机构在全军最早,帮海军理清思路。1987年事件后,3月底开会,强调航母在“七五”计划中的位置,支持预研资金。海军团队收集情报,赴欧洲考察,逐步积累技术。这些努力不是空谈,而是实打实的积累。

  转眼到1990年代,机会来了。苏联解体,乌克兰卖“瓦良格”号半成品航母。中国买下后,大连船厂改造,花了几年时间。肖劲光1989年去世,没看到。退休后还关注,2011年走时,辽宁舰快完工了。他俩都没亲眼见航母入列,但他们的规划成了现实。2012年辽宁舰服役,标志海军进入航母时代。之后山东舰、福建舰接连下水,现在中国有三艘航母,双航母编队演习常态化。这不光是硬件,还带出人才队伍,从1987年开的飞行舰长班起步,现在海军有完整培训体系。

  说白了,这件事暴露了海军发展的痛点。外部总有保守声音,内部得靠人顶着干。肖劲光和不是完美无缺,但他们在位时没让海军停步。肖劲光管了30年海军,从无到有。管装备,开了先河。两人合作,避开不少坑。1987年那问询,其实是老将对后辈的提醒,别让外部干扰动摇方向。后来在回忆录里提过,航母是海军核心,得一步步来。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