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的迭代能力总是伴随惊喜,这里的静谧与品质在松江难觅其二。”万科·海上映象业主唐女士自从见过新家后,便抑制不住喜悦之情。位于广富林街道核心地段的海上映象于近日迎来了交付,比原定计划提前了一个月。
作为上海万科“映象系”首作,该项目自2023年启动建设以来,就以“商业+滨水+住区”的一体化开发模式,致力于重新定义松江人居标准。交付现场,层层叠叠的景观、水系与绿植相互交织,动线流畅自然,架空层空间功能丰富,甚至连夜景灯光都提前点亮,向业主展现出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温度与情感的社区。
海上映象的交付,不仅是构筑空间,更是在绘制一幅关于“归家”的生活地图。三条贯穿项目的轴线,如同时间与空间的脉络,承载着居住者对生活的深刻体验与情感连接。
第一条是贯穿社区的“归家路线”,以中轴对称的几何布局为骨架,贯穿主入口的映象水庭,拉满归家的仪式感,并进一步裂变为四条主题支线:迎宾水庭轴以灰空间消融内外边界、艺术生活轴串联人文场景、映象庄园轴借花园社交激活邻里温度、银河水岸轴以滨水步道缝合城市界面,融合礼仪、情绪、活力与休闲多重体验。夜幕降临时,灯光设计点亮回家的每一步,从“城市灯塔”到地灯星光,温暖而富有层次,让归家成为治愈的旅程。
第二条是滨水轴线——银河水岸轴。项目依傍银河水岸轴,打造多层次滨水空间,不仅让社区与自然水域相融,更将松江印象城等周边城市配套串联起来,构筑出一条功能丰富、开放共享的滨水长廊。步行天桥连接南北两岸,以开放融合的空间形态,促进生活与城市的深度连接。
第三条是隐藏的艺术归家动线。项目引入意大利建筑大师斯卡帕的“展陈场域”理念,将建筑与公共空间打造成一个巨型艺术装置。非对称平衡的立面、Art Deco风格的黑金主色调与鲜亮的罗斯科红装饰,交织出城市精神与文化记忆。公共区域定制油画与复刻时代元素,打造出仿佛步入私人美术馆般的艺术氛围,让生活空间充满艺术感和文化张力。
在海上映象,万科通过对空间关系的巧妙组织,赋予了社区更多的生命力与温度。这里没有简单的空间堆叠,而是一场“链接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生活体验营造。
从社区入口映象水庭开始,水景与绿植交织,潺潺水声轻轻隔断了城市的喧嚣,带来一片宁静的自然氛围。沿着水廊漫步,仿佛走进了一座精心雕琢的“术森庄园”——这片核心园林汇聚了近两百种植物,每一棵树、每一处修剪都精细到位,宛若一幅四季更迭的生命画卷。
在“术森庄园”中心,模糊了室内外界限的“森林宝盒”悄然隐匿于绿荫之间。这里的宽阔屋顶带来荫蔽,微风与气息随风入室,是静谧与交流完美融合的空间,激发邻里的情感连接。紧邻其旁的“学习盒子”则以自然光与浅色木饰营造出静谧的阅读与分享场域,多样化的座椅布局满足沉浸自习、自在交谈、分享交流等多重需求,成为社区中智慧与文化的温柔港湾。
童趣的“蹦蹦岛”、适老的“悠悠院”,以及连通的“波波岛”童玩聚场,构筑了适合各年龄层的欢乐天地。这里不仅有进口滑梯和全龄环,还特别打造了杉林戏水区,孩子的笑声与水声交织,生活的乐趣自然流淌。与此同时,“热力站”运动架空层突破传统封闭,形成开放流动的运动场域,张弛有度的空间设计让活力无界延伸。
万科对空间颗粒度的精准把控,不是简单的硬件堆砌,而是以导演般的思维,重新塑造人、自然与建筑的和谐关系,让每一寸空间都成为生活美学的载体。
好房子,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万科用时间和细节不断打磨出的实实在在的生活品质。海上映象正是这一理念的实践典范。
在配套上,海上映象不仅连接松江大学城地铁、广富林有轨电车和高速公路,形成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更通过一座桥梁实现商业与居住的无缝融合,打造出“出门繁华,归家静谧”的复合生活场景。
在户型设计上,万科持续升级“神户型”,通过“分户S墙”优化动线,增添凹型空间,赋予厨房更多可能性,形成更大更灵活的复合空间,阳台设计也突破传统,成为多功能的生活延展区,满足办公、休闲、社交等多样需求。
好服务体现在交付后仍然持续。万科不断完善架空层功能,升级景观配置,丰富植物季节性和园艺家具,持续提升生活体验。这里没有一锤子买卖,而是与业主共同经营的生活社区。
材料与配置上的“超配逻辑”,让海上映象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全屋新风系统、中央空调、地暖等高端住宅标配一应俱全,厨房配备洗碗机等生活品质电器,收纳系统细致入微,大面积岩板饰面彰显高端质感。
而交付之际,这种长期主义的实践再次得以印证:从与印象城联动的金卡权益体系,到银河滨水生态的精心营造;从交付仪式联合上海辰山植物园开展的植物挂牌活动,到以及推出的推出的MAGIS椅子特展,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万科对品质生活的深刻理解。
海上映象的交付,以细腻的空间组织和场景营造,回应了城市生活对归属感与品质的渴求。它不仅是一处房子,更是万科长期主义的生动实践:一套不断升级的“好房子”标准,一种对生活细节的精雕细琢,以及对社区生命力的持续投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