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站内信联系

您的位置:主页 > 恒盛娱乐资讯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

让普惠保险之“普”不缩水“惠”可持续

发布时间:2025-08-06 21:37人气:147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推动城市商业医疗险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为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的经营行为立规矩,旨在确保其长期稳健发展。

  城市商业医疗险作为普惠保险的典型代表,自诞生以来,凭借低门槛、低保费、高保障等特点,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成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为广大民众提供了补充医疗保障。目前,全国已有30个省份推出了200余款产品,累计参保人次平均维持在1.5亿人次。截至2024年,超过90%的城市商业医疗险产品包含特定高额药品理赔责任,共计对160个创新药品品种产生赔付,赔付创新药品覆盖89个适应症类型。这些数据充分显示了城市商业医疗险在满足民众对创新药保障需求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切实减轻了患者的用药负担,提升了医疗保障的可及性。

  但在推行进程中,城市商业医疗险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一方面,产品定价不够精准。由于缺乏充分可靠的疾病发生率、赔付率、费用率等历史数据支撑,部分产品定价难以实现风险与费率的有效匹配,不仅影响了保险公司的可持续经营,还可能引发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下降。另一方面,市场竞争秩序混乱,部分保险公司为追求短期业绩,搞低价不正当竞争,甚至出现销售误导等不规范行为,扰乱了市场环境,阻碍了城市商业医疗险的健康发展。

  普惠保险的核心生命力,在于既要“普”得开,实现广泛覆盖,让保险服务触达最广泛的群体;又要“惠”到位,让民众真正受益。传统商业保险往往因健康门槛、职业限制、地域差异将部分人群挡在门外,而普惠保险的首要使命就是拆除这些“隐形围墙”。“惠”的关键则是质价相符,让民众以可负担成本获得有效保障,既要保费低廉到大多数人能承受,又要保障责任精准对接真实需求,确保保费水平与保障力度形成合理配比。

  要“普”得开、“惠”到位,需要精准拿捏好平衡度,过度追求“普”可能导致保障缩水,片面强调“惠”则产品服务可能难以为继。从城市商业医疗险的实践到更广泛的其他普惠型保险领域,破解“又普又惠”的密码,在于制度设计、技术创新与生态协同的多维度发力。

  以城市商业医疗险为例,此次出台的《通知》要求保险公司围绕目标客户需求,合理拟定保险责任、责任免除等重要条款内容,并依据充分的数据科学厘定保险费率,遵循风险对价原则实现差异化定价。这将有效提升产品定价的公平性与适配性,使保险产品更好地适配不同风险特征的人群,既保障了高风险人群的参保权益,又能吸引更多健康人群参与,优化参保结构,增强产品的可持续性。

  与此同时,《通知》还着重强调维护市场秩序,明确规定保险公司应遵循公平竞争原则开展业务,不得搞低价无序竞争,不得进行垄断性、排他性销售。这将促使保险公司从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向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水平,通过提供更优质、更个性化的保障方案与服务来吸引消费者,推动市场从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运营转变,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实现普惠保险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仅靠保险公司“让利”,还应完善建立考核评估机制与指标体系,多方合力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科技赋能是推动普惠保险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保险公司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更精准地分析不同人群的风险状况和保障需求,为产品设计和定价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同时,借助智能核保系统,能够提高核保效率,简化投保流程,让更多人参与到普惠保险中来。在生态协同发展方面,普惠保险可以与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等领域深度融合,从单一风险补偿转向“预防—保障—服务”全链条协同发展。

  综合看,城市商业医疗险的规范发展,是普惠保险迈向成熟的关键探索。唯有制度设计筑牢底线、技术创新打通堵点、生态协同凝聚合力,普惠保险才能真正实现“普”与“惠”的良性循环,成为托举亿万民众生活安全感的坚实保障。

推荐资讯